Рус Eng Cn 翻译此页面:
请选择您的语言来翻译文章


您可以关闭窗口不翻译
图书馆
你的个人资料

返回内容

利特拉
正确的文章链接:

俄语和汉语中必要性和认识论可能性模态含义实现的特点

Klochkova Elena

博士学位 语言学

彼得大帝圣彼得堡理工大学语言教学与翻译高等学院副教授

194021, Russia, g. Saint Petersburg, ul. Politekhnicheskaya, 19

elenaklochkova2014@gmail.com
Evtushenko Tatiana

博士学位 语言学

彼得大帝圣彼得堡理工大学语言教学与翻译高等学院副教授

194021, Russia, g. Saint Petersburg, ul. Politekhnicheskaya, 19

evtushenkotg@gmail.com

DOI:

10.25136/2409-8698.2021.2.34928

评审日期

26-01-2021


出版日期

18-02-2021


注解: 本文讨论了俄语和汉语中表达必要性和认识论可能性的模态含义的语言手段的特定语言参数。 特别注意在比较方面分析俄语和汉语表达方式的语言手段的数量和功能语义特征。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客观和主观方式的手段的运作在俄语的镜子汉语。 这项研究是对一个用户平行语料库的材料进行的,包括俄文和中文艺术作品的文本和翻译,以及对一项学生调查的数据进行的研究,以确定母语人士关于相应的微城的若干语言单位的功能的元表示。 研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俄、汉两种语言中必然性和认识论可能性的功能语义领域的核心和外围在构成该领域的语言单元类型(核区由情态动词和情态词组成)方面是相似的,但该领域内要素的分布是不同的。 从功能和语义的角度,确定了一组语言间对应清晰的模态手段、一组含义不匹配的词和语义缺陷。 对以母语为母语的受访者的调查结果证实了对模式标记含义的不同程度的意见整合。


出版日期:

模式,模式, 认识论模式, 必要性, 功能和语义分析, 频率分析, 概率估计, 俄语, 中国语文科, 领域, 元表示法